大數據:中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12月8日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大數據發展日新月異,要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數據資源整合和開放共享,保障數據安全,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更好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大數據是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互聯網快速普及,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發展主戰場,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堅持數據開放、市場主導,以數據為紐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打造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我校大數據與云計算學院緊緊圍繞國家實施“大數據”發展戰略機遇,著眼未來發展和社會要求,以服務陜西及區域經濟建設為辦學宗旨,形成以大數據工程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專業為特色的大數據工程技術專業群,大數據學院堅持需求導向,培養具備云計算平臺開發與實施能力、大數據應用與開發能力、信息采集與處理能力的滿足職業崗位需求、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具有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人工智能:中共中央政治局2018年10月31日下午就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和趨勢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關我國能否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戰略問題。要深刻認識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大意義,加強領導,做好規劃,明確任務,夯實基礎,促進其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推動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會議指出要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傳感網、腦科學等新理論新技術的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發展,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自主操控等新特征,正在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加強后備人才培養力度,為科技和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撐。
我校人工智能學院緊跟國家實施人工智能戰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發展學習的講話精神,不斷整合專業學科優勢,凝練特色發展方向,堅持內涵發展,致力于把學院建成全省“一流學院”。 學院對接人工智能產業鏈,構建了以人工智能工程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應用技術、智能控制技術等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類學科專業群。累計為社會培養了逾8000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區塊鏈: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布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要構建區塊鏈產業生態,加快區塊鏈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推動集成創新和融合應用。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多種形式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平臺,培育一批領軍人物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學校發揮學校工科辦學特色優勢,緊跟國家發展戰略,進行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是全國高校首家以“區塊鏈技術”命名的學院,是學校重點發展的學院之一。2019年,學校向教育部建議設置區塊鏈技術專業,被教育部采納并納入本科專業目錄。學院在全國率先開設區塊鏈技術本專科專業,致力于為區塊鏈行業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大國工匠人才。
量子信息:中共中央政治局2020年10月16日下午就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我們要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要充分認識推動量子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加強量子科技發展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把握大趨勢,下好先手棋。
習近平指出,要培養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重大發明創造、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在人才。要加快量子科技領域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一批量子科技領域的高精尖人才,建立適應量子科技發展的專門培養計劃,打造體系化、高層次量子科技人才培養平臺。要圍繞量子科技前沿方向,加強相關學科和課程體系建設,造就一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善于統籌協調的世界級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發現一批創新思維活躍、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和頂尖人才。要建立以信任為前提的頂尖科學家負責制,給他們充分的人財物自主權和技術路線決定權,鼓勵優秀青年人才勇挑重擔。要用好人才評價這個“指揮棒”,完善科技人員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把科研人員創造性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解放出來,營造有利于激發科技人才創新的生態系統。
我校緊跟國家發展戰略,加強量子信息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成立了“量子信息研究院”。在現代通信工程、軟件工程等專業中設置“量子信息技術”課程,致力于培養現代通信和量子信息領域的大國工匠人才,為我國建設信息社會和創新型國家服務。
數字經濟: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10月18日下午就推動我國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進行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加速創新,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
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和國家大數據戰略,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戰略布局,加快建設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要全面推進產業化、規模化應用,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推動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
我校對接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聚焦“新工科”,“新基建”,數字經濟領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開設專業以工科為主,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形成了10大特色學科專業群,開設了19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色鮮明,是區域經濟和信息產業發展不可替代急需緊缺的。